Content provided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Podcast App Go offline with the Player FM app!
In this premiere episode of "The God Hook," host Carol Costello introduces the chilling story of Richard Beasley, infamously known as the Ohio Craigslist Killer. In previously unreleased jailhouse recordings, Beasley portrays himself as a devout Christian, concealing his manipulative and predatory behavior. As the story unfolds, it becomes clear that Beasley's deceitfulness extends beyond the victims he buried in shallow graves. Listen to the preview of a bonus conversation between Carol and Emily available after the episode. Additional info at ( carolcostellopresents.com ) Do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this series? Submit them for future Q&A episodes . Subscribe to our YouTube channel to see additional videos, photos, and conversations. For early and ad-free episodes and exclusive bonus content, subscribe to the podcast via Supporting Cast or Apple Podcasts. EPISODE CREDITS Host - Carol Costello Co-Host - Emily Pelphrey Producer - Chris Aiola Sound Design & Mixing - Lochlainn Harte Mixing Supervisor - Sean Rule-Hoffman Production Director - Brigid Coyne Executive Producer - Gerardo Orlando Original Music - Timothy Law Snyder SPECIAL THANKS Kevin Huffman Zoe Louisa Lewis GUESTS Doug Oplinger - Former Managing Editor of the Akron Beacon Journal Volkan Topalli - Professor of Criminal Justice and Criminology Amir Hussain - Professor of Theological Studies Learn more about your ad choices. Visit megaphone.fm/adchoices Support our show by becoming a premium member! https://evergreenpodcasts.supportingcast.fm…
Content provided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Content provided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Double Consciousness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凌尧。凌尧目前是密歇根大学的信息学院的博士后,他研究的的方向是计算社会科学。 我们对于灾害的记忆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的被刷新。灾害的发生切实的影响着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社交媒体往往成为了灾害中人们第一时间交流,互助,思考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所记录下来的数据也可以成为机构和组织进行灾害管理和救援的重要信息途径。灾害管理包含哪些方面?社交媒体可以从哪些角度辅助灾害的管理和评估?和传统方法相比,利用社交媒体数据进行灾害管理又有哪些利弊? 从灾害管理的目的与内容开始,凌尧在本期的节目中从计算社会科学的角度讨论了灾害中社交媒体上信息传播的趋势,社交媒体信息在灾害管理中的角色,以及利用社交媒体信息进行灾害管理的局限性。 本期嘉宾 李凌尧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2 「灾害管理」管理的是什么? “组织疏散、分配救灾物资、灾后评估” 04:20 用来自社交媒体的大数据做灾害评估 07:20 突发的灾害事件包括什么? 10:00 社交媒体可以提供哪些灾害评估相关的信息? 13:30 社交媒体提供的信息能够提供什么帮助? “社交媒体数据研究中把每一个人看作灾害信息的传感器” “帮助决策者决断、保险公司判断” 16:40 和传统数据相比,社交媒体数据的优缺点是什么? “社交媒体数据是快速产生的,容易获取;对研究者来说免费;相对遥感技术来说,能够提供人的情绪信息;和卫星遥感相比,能够提供建筑内部结构信息” “社交媒体数据不能代表大众,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群;社交媒体的谣言会影响数据准确性” 22:10 社交媒体信息的传播趋势是什么?社交媒体中什么信息传播得广? “发声者很重要,替发声者发声的人也很重要” “求助信息、骇人听闻的信息” 30:20 社交媒体数据中的图像信息如何被分析? 32:10 如何验证数据的可靠性? “不是所有基于社交媒体的数据的分析都需要被验证” “为决策提供辅助的信息需要被验证” “和地质局的调查问卷结果对比” 34:40 验证数据可靠性的另一个例子 “用社交距离指数来验证基于社交媒体数据分析的是否支持封城的态度” 39:00 如何理解社交媒体数据的质量? “灾害非常严重,网络信号受影响时,社交媒体信息无法反应受灾情况” 参考资料 Ashokkumar, A., & Pennebaker, J. W. (2021). Social media conversations reveal large psychological shifts caused by COVID-19’s onset across US cities. Science advances, 7(39), eabg7843. Li, L., Ma, Z., & Cao, T. (2021). Data-driven investigations of using social media to aid evacuations amid Western United States wildfire season. Fire Safety Journal, 126, 103480. Li, L., Bensi, M., Cui, Q., Baecher, G. B., & Huang, Y. (2021). Social media crowdsourcing for rapid damage assessment following a sudden-onset natural hazard ev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60, 102378.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源: http://www.mountholyokenews.com/healthandscience/2021/10/11/google-launches-new-wildfire-mapping-feature . Photo Courtesy of the NRDC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外码师傅。外码师傅在北美读人类学的博士项目,她研究的的方向是医学人类学。 医学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在生活中小到作息起居大到生老病死的决定,无疑不体现着我们对身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理解。是什么塑造了我们对医学与生命的理解?我们被“科普”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式在何种程度上是一种文化现象,何种程度上是科学?当治疗疾病的药物作为商品流通时,商业模式的全球化又如何影响了我们对于药物与治疗的理解? 从文化与科学的关系开始,外码师傅在本期的节目中从医学人类学的角度讨论了如何从文化的角度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医药生产及推广的过程,以及这样的过程如何利用并重塑了我们对疾病的文化理解。 本期嘉宾 外码师傅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1 什么是医学人类学? 03:05 人类学视角中的自然和文化:我们认为什么属于文化、什么不属于文化的观点就是文化的一部分 “科学也是文化,是一种非常强势的文化” 07:00 外码师傅对医学人类学感兴趣的契机 12:10 生病的人和家属面对疾病时的感受是什么?会有什么情绪? 《疾痛的故事》阿瑟·克勒曼 16:40 生病、治病过程中医生的角色 “医学人类学关注系统、制度、关系中的人” 24:20 医学中的文化冲突 “医生和患者的沟通被文化影响” “文化也影响人们对医学的需要和看法” “疾病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反映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比如:27:40 把巫术作为一种手段 31:10 当人们对于医学的理解不一样时,医学人类学视角中什么是“真实”? “医学人类学关注对于一群人来说什么是真实” 33:45 外码师傅的研究:热气 “热气和上火所关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王老吉的例子 “上火借用商业逻辑超越热气的本土语境” 41:00 外码师傅的研究:中医药生产的全球化 Local biologies本土知识如何全球化? “资本主义也是一种文化体系” “经济逻辑在和中医体系打交道” 51:30 阿胶生产的全球化 世界各地会有各自的对中医的理解,有不同的中药现象 57:00 医学人类学会帮助研究者如何理解自己的身份、自己的生活? “有意识地培育、感受、理解自己的身体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01:01:35 医学人类学著作推荐 《医学人类学十二论》朱剑峰 《疾痛的故事》阿瑟·克勒曼 《照护》阿瑟·克勒曼 《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阿瑟·克勒曼 参考资料 Kleinman, A. (2020). The illness narratives: Suffering, healing, and the human condition. Basic books. 《疾痛的故事》 Kleinman, A. (2020). The soul of care: the moral education of a husband and a doctor. Penguin.《照护》 Kleinman, A., Anderson, J. M., Finkler, K., Frankenberg, R. J., & Young, A. (1986). Social origins of distress and disease: Depression, neurasthenia, and pain in modern China. Current anthropology, 24(5), 499-509.《苦痛和疾病的社会根源》 Fadiman, A. (2012).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A Hmong child, her American doctors, and the collision of two cultures. Macmillan. 朱剑峰. (2021).《医学人类学十二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播客 世界莫名其妙物语: https://www.xiaoyuzhoufm.com/podcast/5ec74981418a84a046d8a006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上次「市场参与权力分配:经济学如何解释男女不平等?」这期节目收到了很多朋友们积极的反馈。这次我们给大家带来这一solo系列的新一期节目。我们的主播兰亚青,将从上学期的一节课说起,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讨论“国家”这个概念。 “国家”是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概念,然而“国家”到底是什么?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决策单位?一个行动者?科技,工具,环境会对国家的形成有什么用的影响?税收对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税收方式各不相同? 如今国际社会的讨论中,国家的强大与否似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当我们说一个国家力量强大的时候,我们是什么意思?而又是什么导致了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这些经典的关于国家建构的理论对我们现代国家能力的建构有什么样的启示,又存在什么样的局限性?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10 国家是什么? “马克思韦伯:对于暴力的垄断” 04:50 为什么农业社会更等级化? “农业社会里,工具的出现伴随而来的是局部地区、部分人口的生产力快速提高,进而导致不平等” “出现生产者和‘强盗’的分化,强盗不生产,主要活动是想方设法拿走生产者的成果” Mancur Olson: moving bandits 游走的强盗 and stationary bandits 常驻强盗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11:00 科技/工具、环境/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 land productivity 土地的生产效率 vs. land appropriability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 Mayshar et al.: “农作物被征收的容易程度和社会的等级分化程度成正比”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4:40 地形促进国家的形成:是否容易迁徙 16:20 为什么有些国家强大,有些国家弱小? “我们关注国家作为行动者是如何变强的:直接的经济利益,和稳定的执政权” “相对于这两个目的而言重要的能力,叫做国家能力” “任何对于增长国家能力的有帮助的过程,叫做国家建构” 19:20 税收:说明国家渗透进人民生活的程度 21:00 税收、利润对于国家建构的重要性 Tilly: “war made the state, and the state made war” - “进行战争的过程帮助国家建构能力” “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帮助国家建立了成熟的向国民收税的机制,这种收税的机制体系在战争结束后不会瓦解消失,而是成为了帮助国家建立中央集权统治的阶梯。” 23:30 三种国家建构的路径 “1. 城市国家,统治者需要和资本家、商人、银行家谈判来获得战争资金” “2. 强制/武力集中的地区,地主、封建制度里的贵族向农民征收税” “3. 民族国家,统治者从资本家的手里获得战争资金”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26:50 为什么资本家愿意缴税,将钱借给国家 ? David Stasavage: “城市国家一般比领土面积更大的国家更容易借到钱”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0:10 英国和法国税收体系的区别 “法国是自上而下强制性的税收,只要国家统治者能够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资本家就愿意借钱给国家” “英国的官僚体系相对薄弱,统治者和国民谈判,促进了议会的形成”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36:10 什么收税方式是更加有效率? “农业为主的社会,自上而下的专制体系更有效,贸易和工业为主的社会,自下而上议会制更有效” “中央集权最利于国家建构,最重要的是权力集中在国家中央” 38:00 对于现代国家能力建构的启示? “国家/统治者的主要收入来源:自然资源、国际资金援助” “会削弱国家增强自己官僚体系税收能力的意愿” “殖民时代遗留的国家的官僚体系”:非洲的国家划分的例子 41:40 基于西欧历史的国家建构分析有局限性 参考资料 Boix, C. (2015). Political order and inequ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araman, K. K., & Pamuk, Ş. (2013). Different paths to the modern state in Europ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warfare, economic structure, and political regim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107(3), 603-626. Mayshar, J., Moav, O., Neeman, Z., & Pascali, L. (2021). The Origin of the State: Productivity or Appropriability?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b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North, D. C., & Weingast, B. R. (1989).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49(4), 803-832. Olson, M. (1993). Dictatorship, 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87(3), 567-576. Stasavage, D. (2003). Public debt and the Birth of the democratic state: France and Great Britain 1688–1789.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tasavage, D. (2011). States of credi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illy, C. (1992). Coercion, capital, and European states, AD 990-1992. Wiley-Blackwell.…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徐开阳。开阳是南加州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博士学生,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电影和媒介文化。 随着近期北京环球影城的正式开园,大众对于主题乐园、影视城这一类娱乐场所的分享与讨论热度不减。作为游客,我们沉浸式游览影视城时获得的快感从何而来?环球影城又和以横店影视城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影视城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除了游客,影城中的工作人员、影城周边的服务人员以及在横店“追梦”的群众演员群体也同样值得我们关注。他们的生活如何被影城所营造的“超现实”影响?自媒体、短视频又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结合在横店做群演和采访调查的亲身经历,开阳和我们在本期节目中从媒介研究的角度剖析影城给游客带来的“超现实”体验,以及横店群演们在“超现实”的生活体验之外的复杂生存现实。 本期嘉宾 徐开阳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20 嘉宾自我介绍 01:00 环球影城开业:大家在影城中体验到的快感从何而来? “旅游过程中experience(体验)和object(对象)都很重要” “影城的体验是围绕电影IP展开的” 03:42 什么是仿像? “仿像是对本身就不存在本源的事物的摹制” “影城创造出来超现实的体验” “对于虚构的东西的模拟” “不仅仅是感官上的刺激,还有情感和成为电影一部分的心理满足” 09:45 在影城里体验可以到对人生的掌控 “也可以感受到异化的自己” “达成对自我的他性的欲望感” 12:06 环球影城:以美国为主的文化输出 14:27 环球影城vs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有更多服务游客的项目,比如拍摄微电影” “横店影视城更多是拼接在一起的不同时空,而没有统筹全局的主题,可能是因为中国还没有风靡全球的大IP” 23:50 超现实之外的社会现实:以横店影视城的观察为例 “商家与前来就餐的明星合影,当商家利用这些照片来证明其餐厅的品质时,这些照片就成为带有象征意义的仿像,因为它并不是对餐厅品质的直接证明” 27:27 复杂的横漂梦:在横店的群众演员为什么做群演? 31:46 我是路人甲:群演如何找到工作? “充满不确定性” 31:49 工作的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横漂的生活? “无法自己掌控工作时间” “但工作也有很大的灵活性” “所处空间没有保障” 40:30 群演通过拍摄短视频获得额外收入 “在短视频中,群演群演成为绝对主角,获得赋权” 43:25 precarious labor:漂泊无依 可以通过不断更新,将断裂的生活片段连成对生活的持续记录 45:00 开阳如何对影像研究产生兴趣? 50:20 老年人直播的现象 参考资料 徐开阳. 试论横店影视城影视旅游消费中的图像迷恋现象. 电影文学. 2020 (05) 尔冬升 (导演). 我是路人甲 (2015) Kim, S., & Reijnders, S. (2018). Asia on My Mind: Understanding Film Tourism in Asia.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1-18). Springer, Singapore. Xu, M., & Reijnders, S. (2018). Inside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 On the Motives and Experiences of Extras at Hengdian World Studios.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171-184). Springer, Singapore. Beeton, S., & Seaton, P. (2018). Creating places and transferring culture: American theme parks in Japan. In Film tourism in Asia (pp. 251-267). Springer, Singapore.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 Christian Chen on Unsplash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唐凌。唐凌是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博士后,博士毕业于牛津大学中国研究学院,研究领域包括数字研究、性别研究、感官民族志、公共社会学、中国研究。 在有关吴亦凡“选妃”、阿里巴巴员工性侵、钱枫强奸等社会事件的舆论中,“性资本”和“性交易”成为了关键词。“性资本”指的是什么?如果女性能够通过“性”获得社会资源,这是一种平等的交换吗?以应酬、酒局为背景的职场社交中,为什么“性”能够成为进行交易的媒介?为什么说性侵不仅仅关乎性?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关系”文化。当公、私界限不清晰时,应酬与酒局中的私人交往将会影响商业合作的结果,也会给女性从业者带来困扰。如何理解“关系”中女性的处境?女性在职场中又如何处理“关系”?即使男性也会反感酒桌文化,为什么说酒桌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 本期嘉宾 唐凌 https://lingtang.mystrikingly.com/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3 嘉宾介绍 00:52 关系研究中的关系是什么? “关系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我们需要强关系去推动,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专业的professional和私人的private划分有对比” 06:55 从性别和性的视角看“关系” Liu, J. (2017). 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Gende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父权制结构如何深刻影响关系文化” 11:10 为什么说酒局文化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 Osburg, J. (2020). Anxious wealth.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男性为了证明自己的男性气质想要找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精英的女性进入婚外情关系” “我们说酒局文化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化是因为,这不是男性和女性互相表达喜欢,男性为了在同类中竞争、展现自己的男性气质和社会地位而进行的行动” 15:55 阿里巴巴性侵事件分析 “女性是被己方领导当作礼物在酒局上送给合作方领导面前的” Zheng, T. (2009). Red lights: The lives of sex workers in postsocialist China. U of Minnesota Press. “在女性就业率高、马克思主义女权氛围下的中国成长出来的女性会假设在职场中她们和同事是平等的,但男领导不把女性员工在专业上平等的人” 20:25 性侵不仅仅关于性 “性侵者侵犯女性有时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性侵者其他的权力关系” “一部分人消费和巩固另一部分人的身体来巩固自己的权力” 21:30 女性在职场中如何面对“关系”? “erotic capital性资本” “公司中的女性分四类方式应对关系:Pseudo-Brothers、Rational Legal Professionals、the Unreachable Desired、Unspoken Rule Followers” “关系打破了利益和情感的二元论” 29:25 如何理解“关系”中女性的处境? “在父权结构下我们和性工作者的距离没有那么远” “性骚扰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男性和女性处于不同的权力位置” Catharine A. MacKinnon “一个女性开黄色玩笑和一个男性开黄色玩笑是不一样的” “我们对性关系的共识是建立在父权文化下的” “我们对性的理解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男性作为主导方,女性作为被动方,女性是没有主体性的” 36:10 对女权主义的发展的看法 “不完美的受害者越来越被大众接受” 38:50 公司文化有没有改变的希望? “公司文化的改变可能来源于互联网上的popular feminism流行女权” Banet-Weiser, S. (2018). 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Duke University Press. 谭维维 《小娟(化名)》 “如果我们整个大众文化意识发生了改变,在新的受害者站出来的时候,大家才更有可能站在他们身边,才有契机进行更加系统性的分析和反思” 46:50 酒桌文化、性侵与权力关系 “开始反思如何在有权力关系的情况下尊重差异,尊重不同” 52:30 结尾 参考资料 Banet-Weiser, S. (2018). Empowered: Popular feminism and popular misogyny. Duke University Press. Liu, J. (2017). Gender, sexuality and power in Chinese companies. Gender, Development and Social Change. MacKinnon, C. A. (1979). Sexual harassment of working women: A case of sex discrimination (Vol. 19). Yale University Press. Osburg, J. (2020). Anxious wealth.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Tang, L. (2020). Gendered and sexualized guanxi: the use of erotic capital in the workplace in urban China. Asia Pacific Business Review, 26(2), 190-208. Zheng, T. (2009). Red lights: The lives of sex workers in postsocialist China. U of Minnesota Press.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来自 网易订阅 https://img0.baidu.com/it/u=1921422778,435243086&fm=253&fmt=auto&app=120&f=JPEG?w=650&h=377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本期节目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的主播兰亚青,也是本期节目的嘉宾,将介绍自己的研究和兴趣,从性别的政治经济角度解读经典学术研究,解读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等问题。兰亚青是美国耶鲁大学政治系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中国与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 近日离婚纠纷案件中,全职家庭主妇离婚获5万家务劳动补偿相关新闻或许展示了以法律形式承认家务劳动价值的可能。而"家庭劳动补偿"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某种对于家庭内部与社会中权力与劳动分配的理解之上的。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权力是什么?性别差异如何造成权力不平等?为什么在市场中,同样作为劳动者的女性的平均收入比男性低?雇佣歧视如何加剧机会、收入、权力的不平等?经济学的视角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在市场和婚姻中的权力关系和权力分配? 政治经济学认为,女性在生活和职场中所面临的性骚扰、性侵犯和不公平待遇等问题归根结底是由男性与女性间的权力不平等造成的。固定的劳动分工、行业歧视、承担家庭劳动等则是导致的权力不平等的原因。政策和立法如何改善现状?如果女性拥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力,她们会如何选择? 本期嘉宾 兰亚青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5 内容介绍 父权制是什么?性别差异为什么会导致男女权力不平等? 02:40 经济学对权力的解读:议价能力 07:35 由性别差异造就的议价能力的不同 09:05 性别的比较优势与家庭内部的劳动分工 “男性承担可以在市场产生交换价值的工作,女性承担没有被市场承认具有交换价值的家务劳动和育儿工作。” 15:40 女性参与劳动市场面临的困难:为什么工资低于男性? “歧视并不在于女性的工资更低,而在于部分雇主不会给女性提供部分工作。” “关键在于,雇主是否有完美的信息,能够准确地判断每一个求职女性个体的工作能力、生产效率。” 21:10 求职中的歧视:statistical discrimination 统计歧视/刻板印象 “根据对一个社会群体的平均表现,判定,在这个群体之下的每一个个体的表现和能力。“ “雇佣歧视不仅不容易通过个体的努力被打破,反而,容易消灭个体的努力。” 25:20 职场性骚扰是男女权力不平等的结果 26:60 收入问题:育儿造成女性收入的牺牲 “在科技和知识领域工作的女性有更加平等的收入。因为在这种领域,工作产出对于时间和地点的要求是更加灵活的,付出时间和回报也是成直线比例的。“由工作管理性质造成的,而不是由男性女性的能力不同而造成的男女收入不平等。” 32:10 女性参与政治决策 “女性比男性更希望政府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 “女性还会希望政府创造更大的公营部门,创造更多需要普遍性技能的工作” 38:10 结尾 参考资料 Becker, G. S. (1985). Human capital, effort, and the sexual division of labor.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 3(1, Part 2), S33-S58. Goldin, C. (2014). A grand gender convergence: Its last chapter.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04(4), 1091-1119. Iversen, T., & Rosenbluth, F. (2010). Women, Work, and Politics. Yale University Press. Ott, N. (1995). Fertility and Division of Work in the Family. Out of the Margin. Feminist Perspectives on Economics.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80-99. Rosén, Å. (1997). An equilibrium search-matching model of discrimination.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1(8), 1589-1613.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陈天鹰。天鹰是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的博士学生,研究兴趣包括社会计算social computing、网络安全、数字隐私。 从单机游戏到大型角色扮演游戏,游戏不仅是一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方式,更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在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操作体验之外,电子游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游戏又如何经过研究者的巧妙设计可以成为增强玩家网络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一系列新的交互方式也为游戏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这些技术又为游戏的发展带来了什么新的契机? 从对游戏设计和玩家社区的观察开始,天鹰在本期节目中和我们聊到了他作为游戏研究者、设计者和玩家的三重身份对游戏的观察与反思。 本期嘉宾 陈天鹰 http://www.tianyingchen.com/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0:32 嘉宾介绍 02:22 研究者为什么对游戏感兴趣? “游戏作为一个微观世界,研究者通过在这个微观世界中的观察研究社会中人与人的交互” 06:25 游戏研究的例子 “游戏是和现实社会平行的小社会” 13:20 一个研究方向:有目的性的游戏 比如:通过游戏把纸质书电子化 20:25 改变性游戏(transformational games)和商业性游戏的比较 比如:刺客信条 “商业性游戏也可以有改变性的元素,对玩家的身心方面造成可以带出游戏之外的改变” 26:08 天鹰的游戏研究 “通过游戏增加玩家的网络安全意识” “设计游戏和研究游戏不一样,设计游戏很多时候考虑这个游戏好不好玩,研究游戏考虑的是通过游戏这个手段,我们可以问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当人们玩了这个游戏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件事在认知方面获得怎样更好的理解“ ”比如在游戏中应用经过验证的社会心理学理论来影响人们的认知“ 导师:Dr. Laura Dabbish 31:55 研究者设计改变性游戏时考虑哪些方面? “intermixing,把严肃和不严肃话题混合在一起,不让整个游戏都关于某个特定主题” “obfuscating隐藏性,让玩家玩游戏时不感受到自己在上一节课" “关注玩家的agency:有能力做出决定、影响游戏的发展” “重要的是主观感受,要让玩家感觉到他们有更多的能力改变游戏及游戏中的发展, 比如可以通过增加对话选项、增加设定人物服装、肤色等等来影响玩家的agency“ 39:30 embodied agent:具像化的人工智能 “机器人是物理上的embodied agent” “游戏中的人物形象是技术上的embodied agent” “拟人的embodied agent更加容易让你和它产生共情,建立情感上的联系,而不仅是一个机器人” “虚拟偶像也是embodied agent” 44:40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增强游戏的带入性 “数字技术可以增加改变性游戏的改变效果” 48:21 数字人作为embodied agent进入现实场景 “数字航天员、虚拟歌姬就是把数字人带入现实场景” “未来的研究将需要考虑数字伦理问题” 52:37 作为研究者玩游戏不一样的体验和视角 “游戏和看电影、看书一样都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不要把游戏当作洪水猛兽,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游戏” 58:14 来自天鹰的游戏推荐 【如果对这期的话题有任何问题,欢迎通过个人网站中的联系方式联系天鹰: www.tianyingchen.com/ 】 参考资料 光明网. (2021年6月22日). "全球首位数字航天员带我们走进空间站." 来自 https://new.qq.com/omn/20210622/20210622A014BF00.html 偷心牛仔棒棒糖, 游戏研究社. (2021年6月26日). “比真人更像人的Metahuman,又是怎样一种新“魔法”?” 来自 https://mp.weixin.qq.com/s/FWA49TAj-e9YR4s_C3ULzA Chen, T., Stewart, M., Bai, Z., Chen, E., Dabbish, L., & Hammer, J. (2020, July). Hacked Time: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a Self-Efficacy Based Cybersecurity Ga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2020 ACM Designing Interactive Systems Conference (pp. 1737-1749). Kaufman, G., & Flanagan, M. (2015). A psychologically “embedded” approach to designing games for prosocial causes. Cyberpsychology: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Research on Cyberspace, 9(3). Von Ahn, L., & Dabbish, L. (2004, April). Labeling images with a computer game. In Proceedings of the SIGCHI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319-326). Von Ahn, L., & Dabbish, L. (2008). Designing games with a purpose. 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 51(8), 58-67. Hammer, J., & Turkington, M. (2021). Designing Role-Playing Games that Address the Holocaus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s for Learning, 12(1), 42-53. Culyba, S. (2018). The Transformational Framework: A process too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formational games.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版权来自 陈天鹰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本期节目的嘉宾是我们的朋友葛亮@自闭阿凉 和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葛亮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与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研究耽美文化中的性/别,身体和欲望。宁馨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文化、媒体和创意产业专业的博士候选人,也是双重意识的第一位返场嘉宾,她在第十九期节目中和我们聊到了粉丝社群内部的权力结构及其与外部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关系。 观众在观看影视剧和娱乐节目时“磕CP”逐渐成为一种趋势,而与磕CP相关的耽改剧、泥塑等话题也越来越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CP”即coupling,指把两个角色或真人进行配对。从选秀节目到耽改剧中的CP,当女性观众在磕CP时磕的是什么?为什么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是对女性有吸引力的?如果说阅读和创作耽美小说为女性创造了一个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自由在何处? “泥塑”,即逆苏,逆向玛丽苏的意思,代表粉丝欣赏与偶像身上与生理性别不相符的性别特征。在近期引起广泛讨论的耽改剧《山河令》中,主角周子舒和饰演这个角色的男性演员被大家称为“老婆”,就是一种泥塑现象。这种泥塑是不是一个特殊的女性表达情感和欲望的方式,它又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性别想象?如果说泥塑挑战了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认同,它是否具有真正的先锋性?通过泥塑,我们是否向流动的性别观念迈进了一步? 本期嘉宾 葛亮 @自闭阿凉 王宁馨 @盛夏几口莲 内容提要+精彩预告 01:00 嘉宾介绍 02:00 为什么从事亚文化研究? “关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其他文化形式的互动中产生的权力关系” “我们对亚文化的定义本身就是被主流文化规训的” “粉丝的位置可能是一个边缘的位置,但是文化不是小众文化” 07:00 近期娱乐生活:选秀CP的磕法? 拉郎CP粉 vs 唯粉磕CP 11:20 为什么观众想要磕CP? “偶像在和其他成员产生互动的过程、情感交流中能够丰满自身形象、展现性格中吸引人的特质” “粉丝能够在这里感受到偶像的吸引力” 17:50 当我们在磕耽改剧CP的时候我们在磕什么? “为什么女性会喜欢男男爱情故事?” “女性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耽美世界里得到表达” “耽美小说的亚类型满足现实中不能满足的欲望” 22:50 粉丝和资本的互动 “粉丝不接受耽改剧把BL线转BG” 25:40 为什么近些年耽改剧成为一种流行趋势? “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用户体量激增,用户的讨论成为了资本需要关注的舆论方向” “政策管控滞后于市场发展” “从宫斗剧到耽美剧,资本重新发现了一个审美亚类型来刺激观众的消费” 32:10 观众观看耽改剧时带入某一方角色吗? “一些批评指出耽美小说以女性的消失为代价去想象男性之间的爱情;但是女性抽离于这个故事的时候,可能也获得了更加多元和自由的位置,可以自由地凝视和带入故事中的人物,根据自己的意愿重塑和扭转故事中的人物关系” “创造、阅读耽美是自由的空间” 41:20 耽美文化 vs 现实中同性恋群体 “男同志群体会认为耽美文化挪用同志群体的形象” “耽美本身就是浪漫化想象” 47:20 泥塑所代表的性别想象:既先锋也保守 “泥塑,就是逆向玛丽苏,是粉丝欣赏与人物社会性别不同的传统意义上的性格特质” “温柔、强大的女性特质引起女性观众共鸣” “泥塑粉也在幻想两性关系” “是对男强女弱的两性关系的复制” “泥塑的先锋性在于女性欲望的表达方式” “但是表达本身是男性生殖器中心的话语” 01:02:20 流动的性别观念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可以拥有多种性格特质” “耽美作品的强强作品中攻和受都可以拥有强大和脆弱的一面” “权力的颠覆和平衡是吸引人的” 01:07:50 总结 与嘉宾聊天的小广告:全平台账号@自闭阿凉 ,微博@盛夏几口莲 参考资料 澎湃思想市场,澎湃新闻. (2020年4月1日.) “女粉丝喊男明星老婆,“是以我的性别赞美你””, https://mp.weixin.qq.com/s/PvLpjTmuxVsm57awXRRZ2w Ng, E., & Li, X. (2020). A queer “socialist brotherhood”: the Guardian web series, boys’ love fandom, and the Chinese state. Feminist Media Studies, 20(4), 479-495. Chang, J., & Tian, H. (2020). Girl power in boy love: Yaoi, online female counterculture, and digital feminism in China. Feminist Media Studies, 1-17. Tian, X. (2020). Homosexualizing “Boys Love” in China: Reflexivity, Genre Transformation, and Cultural Interaction. Prism: Theory and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17(1), 104-126. Hu, T., & Wang, C. Y. (2020). Who is the Counterpublic? Bromance-as-Masquerade in Chinese Online Drama—SCI Mystery. Television & New Media, 1527476420937262. 片头片尾音乐 《Sunrise at Seaside》by 王乾 封面图片 https://unsplash.com/s/photos/fluid-gender?utm_source=unsplash&utm_medium=referral&utm_content=creditCopyText ----------- 双重意识是一档「让我们认识到那些我们以为此时此刻与我们生活需求没有关联的东西其实和我们紧密相关」的播客节目。你可以在苹果播客, 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fm,小宇宙APP和Spotify搜索"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找到我们,关注我们并收听我们的节目。 欢迎大家在微信后台或是微博(@双重意识DoubleConsciousness)等各大平台给我们留言、提供反馈意见。…
Player FM is scanning the web for high-quality podcasts for you to enjoy right now. It's the best podcast app and works on Android, iPhone, and the web. Signup to sync subscriptions across de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