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Content provided by 蘇育平 Yuping SU.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蘇育平 Yuping SU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Podcast App
Go offline with the Player FM app!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26:27
 
Share
 

Manage episode 413633721 series 2948782
Content provided by 蘇育平 Yuping SU.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蘇育平 Yuping SU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遭清洗後之改組
在經過漫長地針對「火箭軍」與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大規模內部清洗後,最新消息,20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撤銷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編制。
原先「戰略支援部隊」下轄之「航天系統部」改名為「軍事航天部隊」,其他部分則因應解放軍實際需求而成立「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中國解放軍自此成為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四個「軍種」,以及「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兵種」的新軍兵種結構組成。
火箭軍
中國國防武裝的目標首先要維繫共產黨執政政權永不改變,再來就是要抵禦外來威脅。尤其是1949年建國以後,來自美國與蘇聯的巨大威脅,使中國在常規武力上,很長時間都處於落後與挨打的局面,因此必須儘早發展出兩彈一星的強力嚇阻威懾力量以保護自身政權安全。
1957年蘇聯贈送R-2彈道飛彈給中國,1960年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2年3月,中國解放軍試射東風-2型彈道飛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引爆第一枚「596工程」設計製造出的原子彈頭,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後的第五個核武大國。接著,中國在1966年,試爆第一枚威力更強大之氫彈;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兩彈一星」計畫至此順利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可以說不再畏懼外來威脅。
圖- 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人民畫報1965年第1期,公有領域)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表示,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核彈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圖-2015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中壓軸出場的東風-5乙型洲際彈道飛彈(美國之音網站,公有領域)
今日之中國火箭軍約有15萬以上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每個旅都搭配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圖-解放軍火箭軍人員與裝備(知乎)
據統計中國之陸基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彈道飛彈也是很大威脅。
此外中國海軍彈道飛彈潛艦上的巨浪一型至三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已經可裝載多枚核彈頭,巨浪一型裝備在092夏級核動力潛艦上,巨浪二型與三型則部署在6艘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艦上。是中國的第二擊力量,也是美國較為忌憚的目標。
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擴張核武彈頭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當然中國的敵人很多,除美國之外,日本、東南亞諸國、印度、甚至俄羅斯都是潛在敵人,核彈多儲備一點也許可以讓中央軍委安心一點。但只要不用,這些就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每年還要花鉅資維護,可能直到退役都永遠用不上,還得花錢將其解體除役,可不是往垃圾堆一丟就行的。因此數量與效益之平衡需加考量。
圖-印度閱兵典禮出現之烈火-3型彈道飛彈(新浪網)
軍事航天部隊
2024年4月19日由原先「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更名後之「軍事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
目前中國從事航天產業的主體,在官方是「中國航天局」,另一個軍方招牌就是「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幾乎所有的中國太空人都是中國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從中優選出太空人。
圖-神舟-9號太空人進入天宮-1號太空站(CCTV)
而研發生產相關太空裝備如太空飛船、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彈道飛彈之生產主體,則是公司化的兩家國有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99年7月,原「中國航天總公司」被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之後改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超大型軍工國企,彼此開始進行競爭關係。
前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是中國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產品是「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研發」。它旗下有多家研究院與子公司,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員工總數達17萬人,算是承繼過去號稱火箭之父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一路改制走來最主軸業務的集團。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項目。
2017年,後者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有15萬名員工,旗下公司計有:「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第三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公司EXPACE)」、「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該集團主要業務一樣是生產「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國有企業。
由於上述兩家航天企業都是兼營航天器與彈道飛彈生產,算是國有軍工廠性質,因此,也都被美國列為科技制裁的對象。不過,這些制裁顯然對其營運與產品開發沒有太大的影響,從中國各型太空火箭發射的頻率來看,是有增無減的。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兩者乍看之下分不出區別,在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口中的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訊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還是看不出來意思。但是思考一下,「網路空間部隊」可不就是一般稱為的「網軍」嗎?網軍進可以侵入敵國軍民設施系統主機,埋藏病毒,並在配合實體軍事行動時切斷敵方水電照明供應設施,讓敵國基礎設施與軍事指揮系統電腦主機陷入癱瘓。退可以用來防禦本國的基礎設施與網路空間,與侵入的敵國網軍駭客交戰,迫使對方退出等。
以色列國防軍的8200部隊就是網軍最好範例,以色列高中最聰明的5%學生會被國防軍吸收,在高中畢業服兵役時擔任網軍,破壞敵國網路與實體設施之主機等,配合空軍戰機空襲,達成順利攻擊對方之軍事目的。
至於「信息支援部隊」,簡單說就是軍事情報單位,網軍收集到的資訊,要有單位能夠加以判讀、分析、管理、利用,並立即分享給前線前敵部隊,或者中央指揮單位馬上清楚第一線情況,這就是信息支援部隊的功能,簡單說就是大數據處理單位,尤其現在還有來自太空衛星監控資料、空軍偵察機、雷達站資料、軍艦相控陣雷達系統等等製造之數據多到不行,已經超出人腦可以處理範圍,需有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單位才能將情報發揮最大功能。
「聯勤保障部隊」就不用說了,後勤補保、糧草燃料、薪資維護費、武器裝備修繕保養等等都要靠聯勤保障部隊負責。尤其目前中國新式武器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怎麼讓農村出身、國高中畢業為主的一般兵能夠瞭解並熟習使用武器裝備,調送零組件更換維修,而且要在各種物資糧食供應保證的情況下,兩百萬解放軍才有戰力可言。
總之這次「戰略支援部隊」解體,分裂成為「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這四個新的「兵種」,雖說是政治鬥爭下,習近平為了剷除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巨乾生而出現的大變動,乾脆把他掌握的這層單位也一併裁撤掉。
然此作為不但勞師動眾,且製造部隊編制指揮體系之混亂,需要一段時間理順,但是好處就是剷除掉橫在軍委與這四個兵種之間的一層官僚體系,少養好多的人,信息上通下達速度肯定加快許多。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新組建的「信息支援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同時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
此完全符合近年來中共中央軍委大舉收權之勢,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軍委已經將中國60萬武警、400艘戰艦之海警部隊、800萬民兵部隊之國務院部會與地方政府之共同指揮權全部剝奪,收歸中央軍委單一指揮體系,地方要運用上述部隊只能向中央軍委申請,不再享有共同指揮權。
這代表中共黨中央對於地方割據勢力的擔憂,以及地方腐敗可能感染到理應純潔如白紙一般的軍事部門,因此也不再準許部隊經商,全體部隊只准吃皇糧。雖造成中央養兵壓力大增,但也從此能夠順利軍令下達,排除外界因素干擾。
總之,看中國大外宣中,解放軍兵強馬壯,但其實內裡有很多內憂外患。加上中國要對付的敵軍實在是太多了點,大部分還是解放軍自己去惹來的,印度、北韓、越南來自陸地上,日本、南韓、菲律賓、台灣、美國、馬來西亞、越南及歐洲國家則來自海上,還有雖為盟友,實則暗藏戒心的俄羅斯,一有不慎,21世紀的八國聯軍與瓜分中國勢力範圍,不是不可能重演。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及《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2書部分章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575 episodes

Artwork
iconShare
 
Manage episode 413633721 series 2948782
Content provided by 蘇育平 Yuping SU.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蘇育平 Yuping SU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2024.04.21 中國戰略支援部隊解體,航天系統部更名軍事航天部隊
中國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遭清洗後之改組
在經過漫長地針對「火箭軍」與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的大規模內部清洗後,最新消息,2024年4月19日中共中央軍委撤銷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編制。
原先「戰略支援部隊」下轄之「航天系統部」改名為「軍事航天部隊」,其他部分則因應解放軍實際需求而成立「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中國解放軍自此成為擁有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等四個「軍種」,以及「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四個「兵種」的新軍兵種結構組成。
火箭軍
中國國防武裝的目標首先要維繫共產黨執政政權永不改變,再來就是要抵禦外來威脅。尤其是1949年建國以後,來自美國與蘇聯的巨大威脅,使中國在常規武力上,很長時間都處於落後與挨打的局面,因此必須儘早發展出兩彈一星的強力嚇阻威懾力量以保護自身政權安全。
1957年蘇聯贈送R-2彈道飛彈給中國,1960年中國仿製出的型號就是「東風-1型短程彈道飛彈」。1962年3月,中國解放軍試射東風-2型彈道飛彈。1964年10月16日,中國在羅布泊引爆第一枚「596工程」設計製造出的原子彈頭,使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後的第五個核武大國。接著,中國在1966年,試爆第一枚威力更強大之氫彈;1970年,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兩彈一星」計畫至此順利成功完成任務,中國可以說不再畏懼外來威脅。
圖- 1964年中國第一枚原子彈試爆(人民畫報1965年第1期,公有領域)
2023年,美國國防部發表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武力與安全發展》報告表示,解放軍的火箭軍不斷發展長期戰略嚇阻能力,改善洲際彈道飛彈能力,改進核彈載具重返地球能力與搭載多彈頭重返地球之能力。報告甚至懷疑中國將發展常規彈頭之洲際彈道飛彈,並用以攻擊美國本土與夏威夷、阿拉斯加等地。
圖-2015抗戰勝利紀念日閱兵中壓軸出場的東風-5乙型洲際彈道飛彈(美國之音網站,公有領域)
今日之中國火箭軍約有15萬以上兵員,以約40個導彈旅之編制分布中國各地,每個旅都搭配擁有各款射程長短不一的彈道飛彈與巡弋飛彈(中國稱巡航導彈)。
圖-解放軍火箭軍人員與裝備(知乎)
據統計中國之陸基短程飛彈有1,150枚(東風-11、東風-15、東風-16系列),中程導彈約300枚(東風-21、東風26),遠程與洲際彈道飛彈有200枚(東風-5、東風-31、東風-41家族),以及長劍-100等巡弋飛彈3,000枚。另外高超音速武器,如東風-17彈道飛彈也是很大威脅。
此外中國海軍彈道飛彈潛艦上的巨浪一型至三型洲際彈道飛彈也已經可裝載多枚核彈頭,巨浪一型裝備在092夏級核動力潛艦上,巨浪二型與三型則部署在6艘094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艦上。是中國的第二擊力量,也是美國較為忌憚的目標。
美國國防部認為中國在急速擴張核武彈頭庫存,預估中國在2023年5月時擁有500枚核彈頭,2030年前預計將擁有1,000枚核彈頭。
當然中國的敵人很多,除美國之外,日本、東南亞諸國、印度、甚至俄羅斯都是潛在敵人,核彈多儲備一點也許可以讓中央軍委安心一點。但只要不用,這些就是巨大的資源浪費,每年還要花鉅資維護,可能直到退役都永遠用不上,還得花錢將其解體除役,可不是往垃圾堆一丟就行的。因此數量與效益之平衡需加考量。
圖-印度閱兵典禮出現之烈火-3型彈道飛彈(新浪網)
軍事航天部隊
2024年4月19日由原先「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航天系統部」更名後之「軍事航天部隊」,不斷發展往返太空作戰能力,比如發展地面直接升空攻擊衛星飛彈(direct-ascent anti-satellite missiles),與直射能量武器(directed-energy systems)可用來打擊敵方任何試圖進入太空的飛行器。
目前中國從事航天產業的主體,在官方是「中國航天局」,另一個軍方招牌就是「解放軍軍事航天部隊」。幾乎所有的中國太空人都是中國的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從中優選出太空人。
圖-神舟-9號太空人進入天宮-1號太空站(CCTV)
而研發生產相關太空裝備如太空飛船、運載火箭、人造衛星、太空望遠鏡、彈道飛彈之生產主體,則是公司化的兩家國有央企:「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與「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
1999年7月,原「中國航天總公司」被拆分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之後改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兩家超大型軍工國企,彼此開始進行競爭關係。
前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poration)」是中國國有獨資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產品是「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研發」。它旗下有多家研究院與子公司,包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電子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航天標準化與產品保證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航天檔案館」、「航天通信中心」、「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深圳航天科技創新研究院」、「東方紅衛星移動通信有限公司」等,員工總數達17萬人,算是承繼過去號稱火箭之父錢學森領導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第七機械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部、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一路改制走來最主軸業務的集團。神舟系列載人飛船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就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項目。
2017年,後者改名為「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China Aerospace Science & Industry Corporation)」,有15萬名員工,旗下公司計有:「中國航天科工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一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防禦技術研究院(第二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飛航技術研究院(第三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運載技術研究院(第四研究院)」、「中國航天科工動力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所)」、「中國航天科工火箭技術研究院(火箭公司EXPACE)」、「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該集團主要業務一樣是生產「太空飛行器與彈道飛彈」,也是中國國務院國資委100%持股的國有企業。
由於上述兩家航天企業都是兼營航天器與彈道飛彈生產,算是國有軍工廠性質,因此,也都被美國列為科技制裁的對象。不過,這些制裁顯然對其營運與產品開發沒有太大的影響,從中國各型太空火箭發射的頻率來看,是有增無減的。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
「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兩者乍看之下分不出區別,在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口中的信息支援部隊是「全新打造的戰略性兵種,是統籌網路訊息體系建設運用的關鍵支撐」,還是看不出來意思。但是思考一下,「網路空間部隊」可不就是一般稱為的「網軍」嗎?網軍進可以侵入敵國軍民設施系統主機,埋藏病毒,並在配合實體軍事行動時切斷敵方水電照明供應設施,讓敵國基礎設施與軍事指揮系統電腦主機陷入癱瘓。退可以用來防禦本國的基礎設施與網路空間,與侵入的敵國網軍駭客交戰,迫使對方退出等。
以色列國防軍的8200部隊就是網軍最好範例,以色列高中最聰明的5%學生會被國防軍吸收,在高中畢業服兵役時擔任網軍,破壞敵國網路與實體設施之主機等,配合空軍戰機空襲,達成順利攻擊對方之軍事目的。
至於「信息支援部隊」,簡單說就是軍事情報單位,網軍收集到的資訊,要有單位能夠加以判讀、分析、管理、利用,並立即分享給前線前敵部隊,或者中央指揮單位馬上清楚第一線情況,這就是信息支援部隊的功能,簡單說就是大數據處理單位,尤其現在還有來自太空衛星監控資料、空軍偵察機、雷達站資料、軍艦相控陣雷達系統等等製造之數據多到不行,已經超出人腦可以處理範圍,需有大數據處理能力的單位才能將情報發揮最大功能。
「聯勤保障部隊」就不用說了,後勤補保、糧草燃料、薪資維護費、武器裝備修繕保養等等都要靠聯勤保障部隊負責。尤其目前中國新式武器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怎麼讓農村出身、國高中畢業為主的一般兵能夠瞭解並熟習使用武器裝備,調送零組件更換維修,而且要在各種物資糧食供應保證的情況下,兩百萬解放軍才有戰力可言。
總之這次「戰略支援部隊」解體,分裂成為「軍事航天部隊、信息支援部隊、網路空間部隊、聯勤保障部隊」這四個新的「兵種」,雖說是政治鬥爭下,習近平為了剷除前戰略支援部隊司令巨乾生而出現的大變動,乾脆把他掌握的這層單位也一併裁撤掉。
然此作為不但勞師動眾,且製造部隊編制指揮體系之混亂,需要一段時間理順,但是好處就是剷除掉橫在軍委與這四個兵種之間的一層官僚體系,少養好多的人,信息上通下達速度肯定加快許多。
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撤銷戰略支援部隊番號,新組建的「信息支援部隊」由中央軍委直接領導指揮,同時相應調整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領導管理關係。
此完全符合近年來中共中央軍委大舉收權之勢,截至目前為止,中央軍委已經將中國60萬武警、400艘戰艦之海警部隊、800萬民兵部隊之國務院部會與地方政府之共同指揮權全部剝奪,收歸中央軍委單一指揮體系,地方要運用上述部隊只能向中央軍委申請,不再享有共同指揮權。
這代表中共黨中央對於地方割據勢力的擔憂,以及地方腐敗可能感染到理應純潔如白紙一般的軍事部門,因此也不再準許部隊經商,全體部隊只准吃皇糧。雖造成中央養兵壓力大增,但也從此能夠順利軍令下達,排除外界因素干擾。
總之,看中國大外宣中,解放軍兵強馬壯,但其實內裡有很多內憂外患。加上中國要對付的敵軍實在是太多了點,大部分還是解放軍自己去惹來的,印度、北韓、越南來自陸地上,日本、南韓、菲律賓、台灣、美國、馬來西亞、越南及歐洲國家則來自海上,還有雖為盟友,實則暗藏戒心的俄羅斯,一有不慎,21世紀的八國聯軍與瓜分中國勢力範圍,不是不可能重演。
*作者為國際政治觀察者。本文若干內容節錄自作者即將在近期出版之《中國航天事業與中國火箭軍》及《中國海上力量全覽-海軍、海警與海上民兵》2書部分章節。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ntinue reading

575 episodes

Все серии

×
 
Loading …

Welcome to Player FM!

Player FM is scanning the web for high-quality podcasts for you to enjoy right now. It's the best podcast app and works on Android, iPhone, and the web. Signup to sync subscriptions across devices.

 

Quick Referenc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