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category
[subscription 10719308]
More
Download the App!
show episodes
 
Loading …
show series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主持连贯东西方的电视节目,到如今为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继续在社交媒体上乘风破浪,靳羽西数十年来一直活跃于中美两国的公共生活之中,并且始终以促进文化交流为己任。她著书、办企业、做慈善,更被称为“用一支支口红改变中国女性形象”的“化妆品皇后”。随着她的自传首度出炉,她作为数任联合国秘书长邻居的隐藏身份也被更多人所知晓。现在就让我们走进最新一期《联合国会客厅》,听靳羽西道出她与联合国秘书长的邻里轶事,以及她对文化互鉴和人类未来的感悟。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人类刚刚经历的新冠病毒大流行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打击。全球健康危机有可能压垮本已不堪重负的卫生系统,对人民的生计以及国家的经济造成长期性破坏。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专家黄严忠呼吁各国从上一次危机中吸取教训,避免悲剧再次发生。请听《联合国新闻》特约记者杜佳的采访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卢森堡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与资深体育媒体人王东共同做客最新一期《联合国会客厅》,分享对巴黎奥运的诸多感受,并畅谈这棵“乒坛常青树”热辣滚烫的奥运人生。凭借着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与不受年龄定义的拼搏精神,61岁的乒乓球运动员倪夏莲在巴黎奥运会期间收获了现象级的关注。作为倪夏莲的老乡和数十年的旧相识,资深体育媒体人王东也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位乒坛的“奶奶级”人物如何靠坚持与热爱不断砥砺前行。为什么倪夏莲的第六次奥运之旅来得轰轰烈烈?“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这句奥运格言对两人意味着什么?四年之后,是否还有下一次五环之约?让我们一起到本期《联合国会客厅》当中听两位嘉宾娓娓道来。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从古老而神圣的奥林匹克休战,到着眼于当下的新和平纲领,奥林匹克运动会与联合国一直是有着共同价值追求的好伙伴。在2024年夏季,这场四年一度的体坛盛会给人们留下诸多记忆;不管是被迫背井离乡但仍然自强不息的难民,还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妇女和女孩,抑或是在全世界面前勇敢做自己的性少数群体,这些具有多样性的参赛选手更加生动地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在本期最具“松弛感”的《侃侃联合国》当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联合国记者徐德智一展运动才能,在纽约总部遍寻奥运五环的踪迹。同时,国际法领域视频博主小Q不是导盲犬也加入讨论,共同为时下最炙手可热的和平议题“把脉”,并盘点巴黎奥运会上令人瞩目的群体。…
  continue reading
 
当你在炎炎夏日享受空调带来的清凉之时,有没有想过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还有人连电灯都用不上?面对全球6.85亿无电人口,要到2030年让每个人获得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着实“压力山大”。好在能源界的“最强大脑”已经为此集结,他们倡导构建的“能源互联网”目的很明确:让人人实现用电自由,而且要用得清洁!那么这个点子到底靠谱吗?需要什么样的“黑科技”来支撑?必须克服的障碍又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首期《联合国会客厅》邀请到了前来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可持续发展高级别政治论坛边会活动的西安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知名电力学者别朝红,以及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专家宋福龙,共同畅谈能源互联所描绘的未来图景。…
  continue reading
 
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的同时,生育率和预期寿命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此外,全球城市化不断发展,迁徙也在加速。这些人口发展趋势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联合国人口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教授。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采访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儿童从不发动战争,但他们却首当其冲地遭受战乱的影响;32990起严重侵害事件,22557名受害儿童,联合国有关儿童与武装冲突的年度报告为我们描绘出2023年一幅残酷的儿童众生相。从乌克兰到加沙,从苏丹到缅甸,如何才能在武装冲突中保护最无辜的受害者?为此,有哪些国际规范和标准可循?在最近举行的安理会年度会议上,各国是否表达出共同的政治意愿?应对儿童与武装冲突问题,未来又面临什么挑战?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联合国总站记者徐德智以及国际法领域知名up主小Q不是导盲犬做客侃侃联合国,带你了解打开联合国的正确方式。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3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议,强调需要制定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赖的人工智能系统标准,以促进数字化转型,并确保公平获取人工智能系统。《联合国新闻》邀请到了曾亲历这份决议草案磋商过程的联合国网络安全与网络犯罪问题高级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沈括,请他来聊一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背景下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未来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王晓文对于吴沈括的专访。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什么是联合国?为什么说联合国不能关门?围绕联合国的谣言为何屡禁不止?看懂联合国又需要具备哪些素养?今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联合国总站记者徐德智以及国际法领域知名up主小Q不是导盲犬做客侃侃联合国,带你了解打开联合国的正确方式。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你是否刷到过这些信息:"联合国开启搬家投票","俄罗斯准备用人民币缴纳联合国会费","联合国偷偷修改加沙伤亡人数"……以上种种,你是照单全收,还是各个击破?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天天充斥着社交媒体,不仅博取眼球,还赚取着大量流量。在这样一个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泛滥的时代,专业的事实核查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今天,澎湃新闻旗下的明查栏目负责人做客侃侃联合国,和我们分享如何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做到"明查"秋毫。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五月,有“内娱特种兵"之称的青年演员黄景瑜在电影《维和防暴队》中又解锁了一个新的军警类型——联合国警察。饰演维和警察意味着什么?演完这部戏有何感受?哪一场戏最为惊心动魄?余卫东和狙击手杨震之间是怎样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频繁涉足军警题材的初衷又是什么?今天,让我们和黄景瑜一起“侃侃联合国”,聊聊电影内外的故事。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今年五月,电影《维和防暴队》正式上映,让许多人第一次走进这样一个群体——联合国警察。今天,电影主创以及中国维和警察代表做客《侃侃联合国》,和我们一同聊聊《维和防暴队》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维和往事。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愿风中不再飘来硝烟和眼泪,愿孩子拥有黎明……一曲悠扬壮阔的交响诗《和平颂》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会议厅唱响,也同时拉开了2024年联合国中文日庆祝活动的序幕。而演唱这一曲目的正是中国青年歌手周深。在中文日活动期间,周深接受了联合国新闻的专访,就《和平颂》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畅谈自己的感受。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第三届全球民主峰会3月18日-20日在首尔举行。此次峰会是首次在美国以外的地区由韩国单独主办。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等30多个国家的官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发言,同时在20日峰会举行了由联合国秘书长、美国总统等35国首脑参加的线上首脑会议。
  continue reading
 
最近,在中国发生了很多事,人大政协二会结束了,人们看到的中国,只有头号人物,没有二号,其他更是统统等于零。已经有30年传统的总理记者会说取消就取消了。最高权力明目张胆的任性和野蛮震惊了舆论。说这是绝对君主制的复辟是一点不为过的。这令人想起为秦始皇立下大功的韩非子反智主义的“尊君卑臣”论在当代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死灰复燃。满眼愚昧,遍地鸡毛,令人惊诧莫名。
  continue reading
 
在这个冬季,蒙古国90%以上的地区遭受到“白灾”带来的威胁。虽然该国几乎每年都会经历这种独特的天气现象,但这次的情况似乎尤其严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亚太经社会)空间技术应用处负责人王克然认为,气候变化无疑加剧了蒙古国“白灾”的强度,而早期预警则是减少灾害风险的关键。他还强调,要充分利用技术创新及应用,以早日落实联合国提出的《全民预警行动计划》。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对于“种族隔离”这个词,您一定并不陌生,在纳粹的统治下,在民权运动前的美国南方,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南非……种族隔离都曾以不同的残酷面孔出现过,是国际公认的危害人类罪行。然而,时至21世纪的今天,在阿富汗这个南亚国家,还有整整1400万人仅仅由于她们身为女性的缘故,蒙受着严重的歧视和践踏——那就是性别隔离。根据人权专家的观点,塔利班施加的性别隔离同样应当构成危害人类罪。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陈子盈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中国,教育资源在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分配上的不均长期以来都是一大社会挑战。在政府的努力之外,一些民间社会力量也在积极采取行动,力图缩小和弥合这种差距。在1月24日“国际教育日”到来之际,《联合国新闻》采访了致力于乡村教育的公益组织“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几位工作者。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2023年,肆虐了全人类整整四年的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但世界似乎并未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回到正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愈演愈烈,经济复苏步履蹒跚,发展鸿沟不断拉大,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秩序岌岌可危。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联合国努力弥合分歧,为人类的共同未来寻找希望。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全球瞩目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不仅将各国领导人和谈判代表汇集在一起,同时也让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社会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全球气候变化相关议题,寻找这个事关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联合国新闻》采访了一位来自中国非政府组织的观察员,请听特约记者杜佳对“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程琛的采访。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12月13日落下帷幕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被认为是自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以来最重要的一届会议。本届会议不仅完成了对气候行动的首次全球盘点,并且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了一致。而对于来自中国的青年气候倡导者许望来说,这次会议同样意义非凡,因为这标志着他与气候变化大会共同走过十载。在与《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对话中,许望分享了这十年来他本人和广大青年群体在气候议程中的角色蜕变,以及对于推动实现气候目标的切身感悟。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反对性别暴力 16 天行动”是一项国际民间社会主导的运动,从每年的11月25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国际日”开始,到12月10日“人权日”结束,它提请人们关注这样一个事实:暴力侵害妇女是全世界最普遍的侵犯人权行为。《联合国新闻》在今年的“16天行动”期间采访了美国的一个民间组织,“亚裔反家庭暴力特别工作组”。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明天、12月13日落下帷幕。过去两周的谈判中,重点议题有哪些,谈判最困难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专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迪拜举行的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即将在明天、12月13日落下帷幕。过去两周的谈判中,重点议题有哪些,谈判最困难的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而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又如何?带着这些问题,《联合国新闻》的黄莉玲采访了参加这次大会的中国代表团专家、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院院长王毅。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为了让人工智能最大程度地造福于全人类,同时遏制它可能带来的风险,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就人工智能的治理进行多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多学科共治的全球性对话,并为此在今年10月底组建了一个高级别咨询机构。作为该机构39名专家当中的一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类脑智能研究中心副主任曾毅日前接受了《联合国新闻》邹合义的专访。他在畅谈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挑战的同时,也对其全球治理体系和咨询机构的工作进行了展望。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电视是传播信息、引导和影响公众舆论的主要工具,是当今世界交流和全球化的象征。1996年11月21日至22日,联合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电视论坛,主要媒体人物在联合国的主持下齐聚一堂,讨论电视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同年,联合国大会将11月21日定为“世界电视日”。在今年的“世界电视日”之际,《联合国新闻》就电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采访了《凤凰卫视》前著名记者、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闾丘露薇。请听特约记者杜佳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在世界各地的社会经济生活中,移民往往承担着最为繁重、薪酬最低的工作,他们的社会保障度往往也是最低的,甚至没有。即使是这样,在很多吸纳移民的目的地国,仍然存在着排外情绪,充斥着各种各样抵制移民的言论。对于这些现象,联合国的人权专家是如何看待的呢?请听《联合国新闻》黄莉玲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废弃塑料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地的海洋中积累起来,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目前海洋中的塑料大约在7500万至2亿吨之间。如何消除这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塑料污染、帮助恢复海洋生态环境是一项全球挑战。发起于中国浙江省台州市的“蓝色循环”项目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推广价值的应对海洋塑料垃圾的有效途径,并在最近荣获了2023年度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奖”。请听《联合国新闻》实习记者张惠兰的报道。By United Nations
  continue reading
 
Loading …

Quick Reference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