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work

Content provided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Player FM - Podcast App
Go offline with the Player FM app!

慢下來,漫遊永續想像【再續一杯EP02】

38:14
 
Share
 

Manage episode 306386023 series 2963350
Content provided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每一期的【再續一杯】,我們會回顧這個月在NPOst平台上面的永續專題報導,帶你瞭解本期文章內容。本集開始邀請NPOst編輯育如,如同坐到編輯室內一起聊天!
本期主題是永續觀光,旅遊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遊客受到種種限制,消費習慣逐漸由團體旅遊,轉為深度、體驗式的的個人行程。NPOst這期報導就探究在所謂「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究竟該如何呼應永續發展的願景?
同樣受疫情影響,對「地方創生」團隊來說,反而能看見轉機。這期報導圍繞「地方創生」這個主題,了解地方創生在觀光之中的定位,又是如何去完整地方的永續發展。反思若是過度追求利益,純為經濟做觀光,不會為地方帶來長期效益。報導也談到「地方創生教母」陳美玲,她認為「地方創生」的第一要務是找到「地方DNA」,即能獨立發展成產業的地方特色。
隨消費者人數提高,也意味地方要承受更高的環境成本,除了碳排放、垃圾量,居民的生活景況亦可能隨之變遷。這期報導呈現一些「觀光勝地」的衰落,探究背後所謂「無法永續」的原因和脈絡。另外無可避免的,是檢討身為旅人的我們自身。以「旅人之眼」,我們往往用自己的想像來凝視當地與在地居民,導致了對地方的刻板印象。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包含雙龍、鹿野、烏來等地區都吸引人的地標或活動,例如「雙龍七彩吊橋」、「鹿野熱氣球季」。但這些景點和活動,僅能讓人看見表面,阻撓旅人對當地深刻的認識,自然無法形成動力,回流挹注地方的發展。
無論在哪,人潮眾多的旅遊勢必會產生成本;然而要放棄人潮帶來的收益,也是鮮少被選擇的一條路。這次報導談到澳洲、菲律賓、非洲等地區,推動生態旅遊的同時,竟也在破壞生態,而原因可能是當地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出此下策,究竟經濟和環境,孰輕孰重?
01:13 為什麼要用觀光來談永續?
02:52 戴口罩以外,疫情對旅遊的衝擊與轉變
07:41 來勢洶洶的千禧年世代正改變旅遊生態
11:11 「地方創生」和永續觀光的關聯?
22:14地方 「創生」還是「創傷」?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23:53 揭!瘡!直視文化觀光的黑暗面
29:31 怎麼樣當一個OK的「旅人」?
31:38 OMG!旅遊帶來的生態破壞
36:15 編輯的心得分享TIME
看更多【永續觀光】報導:https://npost.tw/issues/6895
NPOs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POst官網:https://npost.tw/
若你對社會創新、社會公益等議題有興趣的話,也請訂閱、持續關注本頻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lrwl7t1igp099011yczoan?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18 episodes

Artwork
iconShare
 
Manage episode 306386023 series 2963350
Content provided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All podcast content including episodes, graphics, and podcast descriptions are uploaded and provided directly by NPOdcast 公益放送站 or their podcast platform partner. If you believe someone is using your copyrighted work without your permission, you can follow the process outlined here https://player.fm/legal.

每一期的【再續一杯】,我們會回顧這個月在NPOst平台上面的永續專題報導,帶你瞭解本期文章內容。本集開始邀請NPOst編輯育如,如同坐到編輯室內一起聊天!
本期主題是永續觀光,旅遊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遊客受到種種限制,消費習慣逐漸由團體旅遊,轉為深度、體驗式的的個人行程。NPOst這期報導就探究在所謂「後疫情時代」,觀光旅遊究竟該如何呼應永續發展的願景?
同樣受疫情影響,對「地方創生」團隊來說,反而能看見轉機。這期報導圍繞「地方創生」這個主題,了解地方創生在觀光之中的定位,又是如何去完整地方的永續發展。反思若是過度追求利益,純為經濟做觀光,不會為地方帶來長期效益。報導也談到「地方創生教母」陳美玲,她認為「地方創生」的第一要務是找到「地方DNA」,即能獨立發展成產業的地方特色。
隨消費者人數提高,也意味地方要承受更高的環境成本,除了碳排放、垃圾量,居民的生活景況亦可能隨之變遷。這期報導呈現一些「觀光勝地」的衰落,探究背後所謂「無法永續」的原因和脈絡。另外無可避免的,是檢討身為旅人的我們自身。以「旅人之眼」,我們往往用自己的想像來凝視當地與在地居民,導致了對地方的刻板印象。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包含雙龍、鹿野、烏來等地區都吸引人的地標或活動,例如「雙龍七彩吊橋」、「鹿野熱氣球季」。但這些景點和活動,僅能讓人看見表面,阻撓旅人對當地深刻的認識,自然無法形成動力,回流挹注地方的發展。
無論在哪,人潮眾多的旅遊勢必會產生成本;然而要放棄人潮帶來的收益,也是鮮少被選擇的一條路。這次報導談到澳洲、菲律賓、非洲等地區,推動生態旅遊的同時,竟也在破壞生態,而原因可能是當地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出此下策,究竟經濟和環境,孰輕孰重?
01:13 為什麼要用觀光來談永續?
02:52 戴口罩以外,疫情對旅遊的衝擊與轉變
07:41 來勢洶洶的千禧年世代正改變旅遊生態
11:11 「地方創生」和永續觀光的關聯?
22:14地方 「創生」還是「創傷」?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23:53 揭!瘡!直視文化觀光的黑暗面
29:31 怎麼樣當一個OK的「旅人」?
31:38 OMG!旅遊帶來的生態破壞
36:15 編輯的心得分享TIME
看更多【永續觀光】報導:https://npost.tw/issues/6895
NPOst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post.tw
NPOst官網:https://npost.tw/
若你對社會創新、社會公益等議題有興趣的話,也請訂閱、持續關注本頻道。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vlrwl7t1igp099011yczoan?m=comment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ntinue reading

18 episodes

All episodes

×
 
Loading …

Welcome to Player FM!

Player FM is scanning the web for high-quality podcasts for you to enjoy right now. It's the best podcast app and works on Android, iPhone, and the web. Signup to sync subscriptions across devices.

 

Quick Reference Guide